首页 资讯 正文

黄河转弯是吾家

体育正文 114 0

黄河转弯是吾家

黄河转弯是吾家

  菏泽市广播电视台讯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,一路蜿蜒(wānyán)东奔(dōngbēn)入海,号称九曲十八弯。在黄河进入华北平原后最后一个大弯的(de)南侧,就是我的家乡东明。东明是黄河入鲁第一(dìyī)县,也是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  黄河进入东明后,仍为地上悬河,饮水灌溉农田非常便利。因此,家乡的地表(dìbiǎo)河流比较密集,水量(shuǐliàng)充沛。它们曲折流淌(liútǎng),最后全部注入了淮河水系。一个地方只要有水,立马就有生机,充满了灵性(língxìng)。故乡就是这样,人们因河筑堤,广植林草。河水悠悠,造就堤岸青翠繁茂,倒映着白云、绿树,及故乡的村民。人们行走在(zài)堤岸上,平眺或俯视,感觉人在画中,风景连绵(liánmián)。

  故乡的风景因水(yīnshuǐ)而(ér)生,也(yě)因水而盛。黄河自不必说,大堤两侧,垂柳、白杨、绿栾、黄楸,以及一眼望不头的护坡草坪。一到节假日,城乡民众拖家带口,来到河滩湿地,或沿堤游玩,看河水滔滔,胸生壮阔,赏蓊郁百花(bǎihuā),陶冶情操。如织的水网,牵动着广袤良田,也浇灌着庄稼。得到水分的滋养,一切绿植全是水灵灵的可爱(kěài)。

  近年来,以上游黄河(huánghé)湿地公园为始至下游庄子(zhuāngzi)观止,沿黄六十三公里,在家乡民众护堤绿化,和民俗景观的打造下,形成黄河文化、乡村(xiāngcūn)产业、黄河村居景观长廊。公园里白鹭、夜鹭、银鹭常年栖居,已达两万(liǎngwàn)只,成为(chéngwéi)国内最大鹭鸟栖息地。入冬以后,每年(měinián)皆有几万只大雁选择在东明黄河滩区越冬繁殖。到东明看鸟、拍鸟,成为网红打卡和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理想之地。

  在黄河即将流出东明县域时,庄子观就座落在大堤南侧。这是先贤庄周的著述、终老之地,其后裔坚守祖茔(zǔyíng)已有七十余代。历朝历代,庄子本人以其《南华经》备受关注。后人研究、考证史实(shǐshí)资料,如(rú)汗牛充栋。在如今的东明境内,普水、登云桥、南华山、漆园(qīyuán)为吏处(lìchù)等庄子在东明生活授徒的遗迹,让东明成为庄子故里的历史见证者。

  大堤内,十二万群众完成滩区迁建,美丽乡村在我们手中落成。新村新民居红瓦白墙,道路绿化(lǜhuà)、靓化、美化,圆了多少代人的安居梦。滩涂(tāntú)治理,聚焦(jùjiāo)产业振兴,宜果则(zé)果,宜粮则粮,宜草则草,成方连片,蓬勃发展。如今的黄河(huánghé)滩不再是房难居,路难行,而是变成了乡亲们的花果园和幸福滩。

  大堤外,沃野万顷,路河交织,城市新貌和乡村美景相偎相依。东明西瓜根植于黄沙淤地,甜美(tiánměi)多汁,成就(chéngjiù)了中国西瓜之乡的美誉。东明小麦,越冬生长,麦香四溢,筋道弹牙,以优良的品质饮誉神州。玉米(yùmǐ)、大豆、谷子、棉花得黄河之水,年(nián)年丰产丰收。城乡建设日新月异,人们(rénmen)安居乐业,沐光而行。

  历史(lìshǐ)上,东明段黄河(huánghé)号称(hàochēng)“铜头铁尾豆腐腰”,堤坝土质沙软,极易决口,造成洪灾。三十三次决口记录在人们心头铭刻牢记。治河、清淤、护堤、绿化(lǜhuà)和几十万滩区群众生产(shēngchǎn)生活,是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的(de)头等大事。抚摸着决口纪念碑,让我们在欣赏黄河惊涛和堤坝的风光时,犹记得黄河水患并没有走远。它恰如维纳斯的断臂,让人们记住曾经的缺憾,方可珍惜当下的美好。

  黄河与我们世代相依共存(gòngcún),写入基因赓续传承。这些(zhèxiē)年,村民利用滩涂种庄稼,也搞水产养殖。东明黄河鲤鱼、鲈鱼野生品种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,得到保护。部分村民经营摆渡(bǎidù),沟通大河天堑。乡亲们修建排水渠(páishuǐqú)和防沙闸,让黄河为大众福祉立功。一座数千万立方的水库,为城市居民(chéngshìjūmín)用水(yòngshuǐ)保驾护航。如今,黄河安澜(ānlán),乡风文明,产业振兴。黄河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,黄河文化不断得到挖掘和保护,临黄风光更加旖旎。

  东明因黄河、庄子(zhuāngzi)两张文化名片,彰显了沧桑厚重(hòuzhòng)的(de)地域文明。东明人牢记干事创业和热爱家乡的传统,把这张名片越擦越亮。加之大自然的孕育与创造,一年四季景色变换,怎么看都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(huàmiàn)。

(来源(láiyuán):东明 高贵华)

黄河转弯是吾家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